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“省特色高中创建年”为引领,以“拼教育质效,比担当奉献,看育人答卷”为主题,以教师命题能力建设、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升级提质、“博中一家人”文化强校建设、高效参与市名校线上教研为抓手,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学生课堂参与度、专注度改善,高三备考、中考招生为重点,推动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。
二、工作目标
按照“管理再规范,质量再提高,满意再提升”的基本要求,将2024—2025学年第二学期工作目标确定为:成功创建省级特色高中,成为教学质量持续全面提升、教师专业发展成果丰硕、学生全面且有个性成长凸显的局属高中学校。
三、工作要点
(一)强化党建引领,凝聚“拼教育质效,比担当奉献,看育人答卷”的精神力量。
一是深化市委巡察整改成果转化,提升学校治理水平。以巡察整改“后半篇文章”为突破口,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。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机制体制,明确名师分层分类培养规划和目标,细化强学科建设措施,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,创建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,拓宽“一体两翼”办学格局。二是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矩阵,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。深化实施“党员联系学生”行动,挖掘党建与中心工作切入点,强化目标导向和过程管理,争创党建工作“一校一品”。实施“清单管理”,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引导。
(二)围绕育人质量提升,持续加强德育工作时效性、系统化和品牌化建设。
一是通过思想引领、明确目标、确定职责、督促实施、检查反馈等途径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;二是坚持多几把尺子评价学生,持续推动五育融合,加强艺体课程、劳动课程建设,实现艺体教育、劳动教育新突破;三是推进家校沟通创新机制建设,通过三级家委会、校园开放日、线上线下家长会、家长学校等提升家校共育水平;四是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,将离校课程(高考送考、毕业典礼)等活动组织好,打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、认同感,持续提升学校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。
(三)围绕教学质量提升,深化新高考背景下的智能化生本高效课堂实践。
一是开展“课堂效益提升行动”(3.0版),以校级同课异构活动为切入点,通过听评课、集体备课、同课异构活动等途径探讨并优化适合本学科的新授课(高一)、复习课(高二)、讲评课(高三)的智能化生本课堂模式,实现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阶段性目标;二是开展“教师命题能力建设”(3.0版),结合淄博市教师命题能力比赛,系统规划并实施学校教研活动,通过“启动——培训——交流——评选——磨题”等环节,实现教师中、高考命题能力提升向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转化。
(四)提升课程建设水平,为省级特色高中创建奠定坚实基础。
一是是推动理化生实验教学三年一体化实施,遵循“能做的实验一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、高三也可以做实验”的原则,全面推进实验教学落地实施;同时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虚拟实验软件,丰富实验资源,满足初高中虚拟实验教学需求。二是校本课程开出实效,以保证课堂效果为根本要求,音、体、美校本课程结合分项教学与专业训练整合开展;信息技术结合各类竞赛周末开展,九大高考学科结合高考实际,以班级为单位整合开展;劳动课程结合劳动社团开展。三是在2024级高一试点开始西班牙语小语种课程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,助力英语偏科学生实现弯道超越。
(五)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,凝聚人心,激发干事创业热情。
一是强调经营人心,低重心做好教师队伍思想引领和职业精神培育;二是用好科研抓手和制度保障,开展年级(处室)月度荐书读书活动,引导教师寻找职业发展第二曲线,克服职业倦怠。
(六)围绕学期中心工作发力,夯实学校低进高出、高进优出的质量特色。
一是聚焦高三备考新突破和贯通部首届学生衔接培养,贯通培养稳中有进;二是全力做好2025级新生招生工作,为学校生源进入良性循环奠定基础。
(七)建好平安文明校园,充分重视并发挥安全基础保障作用。
一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织密管理机制;二是加强消防安全、用水用电安全、网络安全管理;三是提高资产管理、物资采购和财务保障水平,确保政策执行到位,服务保障有力。四是将食品安全做为学校重点工作,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,严格执行《食品安全法》《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确保师生饮食安全。
2025年2月25日